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缓解“看病难”“看病累”?胡伟国委员:建议用好四个“智”
东方网记者曾炟、蔡黄浩1月14日报道:人工智能(AI)正势不可挡地落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如何让这一新兴的技术帮助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累”问题,助力医疗服务更高效、更便捷?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组会议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胡伟国提出要用好四个“智”。
一是“智”疗。在医生看病过程中,有些是人工智能可以作为辅助参与进来的。比如看片子、做病理样本初筛等,人工智能就可以协助医生做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对比和初步的诊断,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还可以给医生提出适当的、合理化的提醒和建议。在治疗上,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真正疑难的问题,“例如做穿刺手术,过去医生手动穿刺的话,他可能要穿两针或者三针机。而通过人工智能的精确计算,再结合医疗机器人,精准定位,一针就可以穿进去。”胡伟国介绍道。
二是“智”选。这个主要是体现在药物筛选上,特别是肿瘤药物靶向药物。肿瘤药物有很多的基因,还有其他的靶点,通过人工智能去筛选的话,它可以非常快地找到敏感的靶点,从而定位与之匹配的靶向药物。
三是“智”造。人工智能有很多信息化、数字化的产品,智能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人的手,它的活动角度最多是180度,机械手360度、720度,而且操作起来更轻松、更灵活。”胡伟国委员表示,把这些智能化、数字化的产品引入到医疗领域,将会使得整个治疗更加高效。
四是“智”脑。借助人工智能,加入到医院智慧化的管理,通过大数据对患者、医生等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使得患者看病更便捷,医生诊疗更方便,医院管理也更加高效。
比如,从门诊这一块的实际应用来看,通过医院的“智”脑系统,就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个初选,对门诊高峰进行一个预判,以及门诊窗口的分配,这样就会减少拥堵、减少等待。
胡伟国委员还举例称,在手术室的应用上,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特质、分期疑难程度,再根据医生平时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为精确地推算出手术结束时间,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更新,同步到下一台手术的准备对接,以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
- 2025-01-15 06: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