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2024回眸| 海内外名团“上海主场”魅力何在
“又是上海!上海观众太幸福了!上海演出的含金量太高了!”2024年的申城演艺市场引得各地网友艳羡。
7月1日,柏林爱乐的8天上海之行收官。作为这个“交响天团”在中国的首次驻演,近120位顶尖乐手集结沪上,22位艺术家将美育带进剧场、新城、学校,共惠及观众超2万人次。
11月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沪近一个月的驻演落幕。《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五台大戏“矩阵式”与上海观众见面,刷屏剧迷们的朋友圈。
过去一年里,伦敦交响乐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德国邵宾纳剧院等名团纷纷将中国乃至亚洲的唯一一站放在了上海,让“全球艺场”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申城舞台正在成为海内外名团的“主场”,越来越多的“上海驻演”“唯一一站”,是上海全球演艺资源配置能力的升级,是城市强大的承载力与吸纳力的体现,也持续释放多维的溢出效应,将艺术的盛会变成人民大众的节日,带动消费热潮和文商体旅展深度融合。
城市软实力日益提升的体现
为何上海能吸引海内外名团纷纷在此驻演或独演?“这是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进程中,城市软实力日益提升的成果。”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认为,“硬件”和“软件”构成了上海的文化吸引力。“从‘硬件’上说,多年来上海各区不断建设剧场与音乐厅,演艺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走在世界前列,筑巢引凤,从而吸引更多国际顶尖艺术团体前来演出。从‘软件’上说,上海有着众多视野开阔、文化艺术素养不俗的观众,无论是剧院礼仪还是欣赏品位,都让来这里演出的名家名团感受到如遇知音的快乐。”
“上海的观众懂戏,虽然是京味戏,但很多北京观众没反应的地方,上海观众给出了反馈。”北京人艺演员高冬平如是感叹。去年夏天柏林爱乐在上海驻演时,75岁的乐迷孟欣专门拿出西方交响乐的书籍提前温习。“这可能是我一生最后一次看柏林爱乐的现场,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我又把普罗科菲耶夫的曲子看了一遍,从王羽佳的演奏中听到了作曲家全部的故事。”演出前的仔细预习、演出中的适时掌声、谢幕时此起彼伏的“Bravo(好样的)”,都体现了上海观众的专业与热情,也让申城舞台上的海内外演出者演得过瘾、心里痛快,于是纷纷感慨“下次还要来上海”。
“一座城市品位的高下,就看生活在此的人们对艺术的选择——当市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就希望看到最一流的演出,以开阔视野和提升修养。”陈圣来表示,过去一年名家名团纷至沓来,粉丝众多、市场红火,彰显了上海的文明程度。
促进多元文化对话与互鉴
“中外顶级名家名团来沪驻演,不仅集中展现优秀舞台艺术成果,为上海观众带来高水平的演出,更通过这样的深度交流,促进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对话与融合互鉴,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方案的独特意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说。
2024年10月,首席指挥安东尼奥·帕帕诺率领的伦敦交响乐团与王羽佳强强联手,在上海连演三场,从节目内容到演出阵容都诚意满满。“我们准备了三套不同的浪漫时期经典名作,特别是在上海的最后一晚,带来圣-桑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这是我们不经常演奏的曲目,能够在这里为乐迷表演真是太棒了。”乐团主席莎拉·奎因说。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斯巴达克斯》有且仅有上海一站,不少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上海。来自北京的王畅说自己“毫不犹豫就买了高铁票”:“相比巡演频率更高的马林斯基,莫大在中国现身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机会一定要看。”
美好的音符不仅在舞台上奏响,也与人们的生活相融,见证着艺术浸润城市的一个又一个美好时刻。以柏林爱乐在中国的首次驻演为例,乐声穿过剧场、音乐厅的围墙,走向了学校与社区,让师生和居民在家门口听音乐会、品大师课,感受社会大美育的滋养。在学校礼堂免费欣赏完柏林爱乐铜管室内乐,复旦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发文赞叹:“这才是上海,这才是大学!”
北京人艺驻场演出掀起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文化狂欢。演出之外,这个72岁的话剧标杆还在上海举办了研讨会、艺术交流、展览、联合党建等十余项活动,寻找与观众、与这座城市更深度的链接。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感慨,北京人艺对表演坚守的定力和对高水平艺术的追求让学校师生收获良多,“这次演出证明两地的文化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说,“演出会结束,由此留下的艺术话题却不会结束,还将继续被热烈地讨论下去。”
闯一条文商旅融合的创新路
高品质演艺,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柏林爱乐在沪驻演期间,吸引了超过10%的境外观众和47%的外地观众打飞的、坐高铁前来。据美团的数据监测,其间,上海大剧院附近餐厅的营业额环比增长约30%—40%,最高订单量提升了94%,交易金额提升了167%,剧院咖啡厅也创下年内的单日销售额新高,大幅增长约65.4%。人民广场周边打车订单量环比上涨3.6%。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拖着行李箱”来看《不眠之夜》上海版无疑是经典案例。2024年12月,这部浸入式戏剧迎来其亚洲驻演八周年纪念。导演兼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感叹:“上海真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这里有来自全世界的观众,我们之前未承想可以于此扎根八年之久,且仍在生长。”据统计,作为全球沉浸式剧场及娱乐体验的领航者,《不眠之夜》上海版总收入超5.5亿元,接待来自全球各地观众超62万人,其中跨省市及境外游客占比高达60.5%,长期位居各大国际旅游服务网站演出展览类目前列,持续领跑中国沉浸式演艺产业赛道。
以优质文化赋能城市消费,沉浸式演艺项目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不眠之夜》驻演地“麦金侬酒店”在开张之初,引入零售、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通过打造一体化的综合性文化商业区,为观众提供一站式文旅新场景。借助头部IP优势,与地产、电商、美妆、奢侈品等不同行业进行深度跨界合作,孵化出一系列持续引爆市场的创意联动,让“不眠之夜”成为时髦都市体验消费的代名词。随着申城沉浸式小剧场与演艺新空间的不断涌现,大批创新项目深入城市肌理,以创新体验为驱动、以艺术品质为基底,打造出越来越多的城市文旅新地标,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迭代,向世界展现和证明上海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姿态、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活力以及迈向“全球城市”的新作为。
图片:叶辰亮、演出方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
- 2025-01-04 2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