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活化石”在00后的唱念做打中复活
青阳腔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右)为青年演员柯敏上妆。受访者供图 大幕徐徐拉开,锣鼓声停,全场骤静,伴着一句清亮的嗓音,一身农妇装扮的青阳腔省级传承人章秀兰登台亮相,年轻演员们则在一旁观摩、记录表演要点……这是近日,安徽池州徽之韵青阳腔剧团排练演出《田家有杏不需梅》时的一幕场景。该剧系围绕池州市青阳县省级非遗项目“九华黄精”创作的青阳腔新剧目。 青阳腔,是戏曲声腔,因发源于安徽池州青阳县而得名,有“戏曲活化石”之称,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青阳腔,青阳县成立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以宣传、推广青阳腔为主业的地方国企,其下属的徽之韵青阳腔剧团(以下简称“剧团”)有主要演员十余人,除江进、章秀兰、高莹3位非遗传承人外,其余全是90后、00后演员。团队6年来一直致力于让青阳腔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青阳县启动青阳腔挖掘抢救工作,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加入其中,奔走各地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藏品,整理文字稿件累计60余万字。与此同时,她坚持带领剧团送戏下乡。有一次,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江进在演出前不慎从台上摔下,经诊断为胸椎骨裂。康复后,她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展演一线。直到今年,年逾八旬的江进才在身边人的反复劝说下,暂停下乡工作。 让00后青年演员柯敏印象最深的是, “江老师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现场的,她会帮我们检查化妆道具、服装造型,每次我在台上唱戏,江老师总会在台下,或者是后台默默地看着,等唱完戏再帮我一点一点地分析改正”。 正是在江进的指导下,剧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她的学生高莹接手了青阳腔传承“衣钵”,成为新晋青阳腔市级非遗传承人。据她介绍,剧团已经累计引进年轻专业演员20余人,安排“名师带徒”和“名师传戏”结对帮带10余人,年轻演员在非遗传承的实践中,摔打磨炼、深入研习、增长才干。 “我们这一代青年,不仅要跟老艺术家继续学习、磨炼技艺,继承他们传习非遗的坚定决心,将自己‘立起来’,也要不断做好创新工作,结合新时代、新情况创新剧本。”高莹说。 2018年,青阳县成立青阳腔博物馆,集中展示青阳腔研究成果、曲谱脸谱乐器道具、民间表演物件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窗口。“这些书签文创是以脸谱为原型创作的,比如这张脸谱上画着的一个‘孝’字,也是结合了青阳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柯敏当起解说员的角色,介绍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同年5月23日,柯敏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了青阳腔经典剧目《百花赠剑》,扮演角色“百花公主”。她至今记得,“那天是青阳腔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营的日子,也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 柯敏起初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和考试入职青阳县文化馆,开始接触青阳腔,大概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慢慢摸到“门道”。“黄梅戏的音律跨度一般只有八度,青阳腔有十四度,很多时候没有停顿转折,需要直接从低音区拉到高音区”。对于柯敏而言,从黄梅戏转向青阳腔,无疑是一次专业转型。 从开始接触到正式登台的3个月期间,她有过迷茫和焦虑,特别是刚开始学唱的那段时间,不仅声腔有问题,对角色的定位也总“差点感觉”。 她在学校接触的角色,表演方式和风格更偏向“小旦”,活泼可爱一些,但“百花公主”角色背后的“闺门旦”艺术表现偏向沉稳。“戏曲分行当,不同行当甚至是同一行当间不同角色的表演方式有很大差别,好在老师们一直陪着我,鼓励我。”她回忆。 如今,柯敏已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演出了上百场《百花赠剑》。如今,她是剧团团支部书记、青阳腔博物馆的讲解员,也是当地青年夜校青阳腔课程的特邀讲师。 剧团里,还有一位90后“戏迷”传承人不远千里而来。 康青龙的老家在四川绵阳,大伯是川剧演员,耳濡目染的他偶然听到一曲《天仙配》,便在心中埋下了学黄梅戏的种子。上初中时,他跟家人正式地提出学习黄梅戏的想法。家人起初并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母亲终于陪着他来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 “第一年是最难适应的,每周除了几节理论课,全是压腿、台步之类的基本功,几乎是天天泡在练功房。”缺乏“童子功”,让康青龙吃了不少苦头,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他只能倚着楼梯扶手,支撑着酸疼的双腿上下楼。 毕业后,他辗转各类戏班舞台,在黄山表演时,被青阳腔学者、专业演员王为发现。“王老师觉得我的嗓音、外形条件很适合青阳腔,先后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做思想工作。”2019年11月,康青龙加入剧团,跟随江进老师学习青阳腔。 “开始那段时间,都是学习一些传统经典剧目。”他最初接触的角色,是经典剧目《圆月桥》中的徐德言。不过,一段3分多钟的唱段,他足足花了一个礼拜才“啃”下来。 康青龙和柯敏等青年演员一样,常年在演出一线,完成“安徽省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计划青阳腔专场”“戏曲进校园”“送戏进万村”等活动,还承担培训学员工作。剧团还围绕“脱贫攻坚”“廉政”等时代主题,结合地域特色及乡土文化,创作出以《凤出青阳》《狮子门传奇》《拆墙》为代表的现代小戏。 团青阳县委书记林睿介绍,基于青阳腔的实际情况,团青阳县委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青年夜校”走进青阳腔等活动,推动青阳腔博物馆挂牌“全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协助对接安庆师范大学、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资源,打造青阳腔文创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接轨新潮流。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
- 2025-01-04 21: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