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亿人次将跨区域出行 春运大幕今开启 安全提示→

分享到:

90亿人次将跨区域出行 春运大幕今开启 安全提示→

2025-01-15 10:3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2025年春运今日开启

到2月22日结束 为期40天

交通部门预测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

将达90亿人次

预计创历史新高

今年春运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

日均1275万人次

较去年春运增长5.5%

铁路部门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

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

中国民航局的预测

今年春运期间

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9000万人次

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

同比增长8.4%

交通部门预计

今年春运期间

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

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

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根据分析研判

春运道路交通出行将呈现

总量高位运行、节前节后短时集中

潮汐式时空分布等特点

铁路出行:购票盯好时间点

准备除夕回家的朋友需要注意

今日(14日)开始发售除夕当天火车票

“2025铁路春运购票日历”请收藏好↓

  从目前车票预售情况看

  热门出发城市主要有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西安

  热门到达城市主要有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上海、郑州、长沙、西安、杭州

  热门线路的直达火车票较为紧张

  如果没有买到直达火车票

  可以考虑“分段购票”

  公路出行:六大安全提示要牢记

  近日,公安部结合往年春运期间

  道路交通事故特点

  对2025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

  并发出交通安全提示

  1

  自驾车辆出行

  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

  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

  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实习期驾驶人要谨慎选择长途自驾出行。

  2

  高速公路行车

  要时刻保持安全车距,遇拥堵、缓行路段不要随意穿插,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临近驶出高速公路出口要注意观察标志标牌,提前靠右侧行驶,切勿在出口处急刹、急停、变道、倒车。

  3

  城市道路行车

  要注意观察路况,保持安全车速,切勿因流量减少而放松警惕、超速行驶,途经无信号灯路口或斑马线,要提前减速观察,确保安全通过。

  4

  农村道路行车

  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切忌弯道超车。

  途经穿村过镇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按规定让行。

  清晨、傍晚时段视线差,驾车时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尽量靠中线行驶。

  5

  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尽量减少自驾出行,确需驾车出行的,要降低车速、控制距离,不急打方向、不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

  路面积雪或结冰,应尽量沿前车车辙轨迹行驶,切勿加速超车,需要停车时应提前采取措施。

  6

  乘坐客运车辆出行

  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不要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超员客车,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乘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三方面防范呼吸道疾病感染

  春运期间

  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

  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

  专家建议从出行前准备

  旅途中防护、旅途后卫生

  三方面着手

  加强防范

  出行前

  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用品。对于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还应在出入境时做好个人健康申报。

  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旅途中

  在旅途过程中,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要佩戴口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另外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的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如果接触了这些公共设备设施以后,要及时洗手。

  旅途后

  在旅途结束以后,到了目的地或者是到了境外,要及时换洗衣物、洗手,另外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如果到目的地后出现了呼吸道症状,要尽量休息,不要带病去参加聚餐、聚会。

  专家提示出境旅行人员,回国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行史。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