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
年关临近,“年货节”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如今,在网上“买买买”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环,但一样产品往往同品类、同档次的竞品数不胜数,为了高效专业地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会通过各种方式货比“千”家,除了搜索商品评价、查看各种排行榜、听取他人意见,很多人也会参考“第三方测评”的结果。 “第三方测评 ”一般是指独立于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试、体验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并通过自媒体将结果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发布推广。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购物前有看测评的习惯,但71.0%的受访者感慨“第三方测评”提供的“测评报告”真假难辨,95.8%的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优质“第三方测评”机构。 “第三方测评”已成人们网购前了解商品品质的重要渠道 90后王琴家中大到电器,小到日用品,80%的物品都是在网络上买的。因网购经验丰富,她的退货率比较低。“我一般直接在搜索栏搜索关键词,然后先筛除有‘广告’字样的商品,再找销量不错的。到了商品详情页,重点看评价,但会先识别其‘真伪’。比如所有评价日期都集中在相近的两三天,或是评论风格一致,我都认为是虚假评论,会关闭页面。” 近几年,随着“第三方测评”越来越火,王琴也会在购物的时候参考“第三方测评”的结论。“尤其在几个品牌或商品间拿不定主意时,我基本上都要去搜一搜相关测评帖子。一般看完测评我就不纠结了,能立刻作出购买决定。”王琴说,有的测评博主分析得细致全面,有助于自己决策,“比如测评几款纯牛奶饮品,不仅有几项关键检测指标的横向对比,还有各产品的优劣项归纳,一目了然”。 95后窦婷婷工作两年多了,她现在买东西非常依赖测评,尤其是彩妆和护肤品。“如果下单时突然想起来没看测评,心里就会感觉不太踏实,一定得先去找测评看,验证自己选的商品‘还不错’,再回过头来下单。” 平时网购,大家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商品品质的?数据显示,“第三方测评”(56.3%)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了解渠道,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查看网上的商品评价(69.0%),搜索同类商品中销量靠前的(54.7%)排在第三位。其他渠道主要还有:看直播间留言区反馈(48.4%),社交媒体中搜索关键词参考网友意见(43.6%)。 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购物前都有看测评的习惯,且年龄越小越喜欢在购物前看测评,其中00后这一比例最高,为94.4%。 71.0%受访者感慨“测评报告”真假难辨 刘念丹是一名二孩妈妈。她对宝宝的吃、穿、行等各方面都非常上心,专门关注了几个测评婴幼儿用品的博主。在她看来,普通消费者没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每类产品的国标要求,更不会特意花钱把用品都送去机构检测,这时候“第三方测评”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做了普通消费者想做又做不了的事儿”。但她也发现,这个市场里混杂着一些虚假测评主体,混淆视听,欺骗消费者。 刘念丹常关注的一个百万粉丝级的测评博主专门测评了一款小众尿不湿,“我从没听说过这个品牌。但是他们拿出了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这个品牌尿不湿的渗漏量、回渗量、防侧漏等各项指标都超越了标准要求,价格还很‘美丽’”。本着对这名博主的信任,刘念丹下了单,可买回来后发现,产品非常难用。 现在的“第三方测评”主要存在哪些问题?71.0%的受访者感慨“测评报告”真假难辨。 在湖北一所高校读大二的周如娜认为,作为测评方,应该用词严谨、客观,将产品真实的性能和特点展示给消费者,不能带有主观色彩,更不能情绪化。但是她遇到的部分所谓的“测评”博主,用词随意,检测指标也避重就轻,鼓吹广告商品的“优点”,放大其它竞品的缺点。 调查中,58.0%的受访者指出一些测评账号名为测评,实为带货;50.2%的受访者感慨测评方法不科学、不可靠;47.2%的受访者指出用词绝对,失之偏颇;26.6%的受访者感觉有拉踩和诋毁对家商品的行为。 规范“第三方测评”,69.9%受访者认为要加强测评组织或个人的资质审核 窦婷婷长期关注着一名美妆测评博主,“这名博主发的都是她亲自使用产品后的真实测评,测评的产品也都挑的是大家呼声高的,所以有很多忠实粉丝。但近来她很少更新,后来得知是有商家恶意举报她的内容,平台就对她进行减少曝光、下架内容、扣除信用分等处罚,导致她的信用分在短时间内下降了30%”。 80后齐志朋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平时很喜欢看有关汽车、电子产品类的测评。他认为,现在市面上各类别的商品和品牌都数不胜数,产品真正的好坏仅靠消费者自身是很难辨别的,甚至需要踩很多次“雷”才能积攒一些经验,因此非常需要“第三方测评”这样的角色存在,“不仅能为大家省去很多精力,还促进了就业,也让更多好品牌被人们看到,促进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扶持敢说真话、做实事的测评机构和个人,为消费者指路。 调查显示,95.8%的受访者希望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优质“第三方测评”机构。 现在,刘念丹对测评博主所展示的“检测报告”都持保留态度,“其实粉丝并不清楚他们是否真正将商品送去了检测机构,或者检测报告是否专业科学。”她感觉,信息不透明让消费者太被动,“要打破这种局面”。 齐志朋认为,当前“第三方测评”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需要从整体上规范行业管理和发展。“‘测评’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承担着为广大消费者做好‘把关人’的责任,所以一定的准入门槛就更加必要。对从业人员也应当加强资质审核,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 窦婷婷希望国家有关方面加强对平台主体责任的明确,“平台对虚假测评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管理责任,应当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以及畅通的举报机制。同时,处理举报事件要尊重事实,有据可依,切实分析举报方是否有理属实,不能误伤”。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规范“第三方测评”,69.9%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从事测评的组织或个人的资质审核;63.8%的受访者希望制订统一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59.0%的受访者指出平台应当加强自律自查,第一时间下架虚假测评;57.9%的受访者建议畅通透明消费者投诉渠道;36.8%的受访者认为得加强监管,明确平台方主体责任,倒逼平台作为。 受访者中,男性占38.0%,女性占62.0%。年龄分布上,00后占12.0%,90后占47.3%,80后占32.8%,70后占6.6%,60后占1.2%,其他占0.1%。 (应受访者要求,齐志朋为化名)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
- 2025-01-02 01: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