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新语丨您的“催更”中华书局已收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最新进展来了

分享到:

燕京新语丨您的“催更”中华书局已收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最新进展来了

2025-01-10 22:2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二十四史”点校本修订工程备受关注,尤其是读者对《三国志》等“前四史”的“催更”呼声更是不绝于耳。那么,当下修订工程究竟面临哪些挑战?进度如何?如何在保持史实严谨的基础上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1月9日,中华书局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出版进度答读者问”专题活动,结合网友关切,逐一解答热点问题。

《三国志》年内提交全稿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什么时候能出版?前四史有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想看或者能看完的书了。”这是获得最多网友点赞的问题,而《三国志》也成为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以《三国志》为例,其点校修订由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吴金华教授主持。在他2013年病逝后,工作由其子吴葆勤承续。吴葆勤既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又身兼凤凰出版社社长,事务繁忙,仍利用业余时间全力推进修订工作。目前已有9卷定稿,预计2025年内提交全稿。

《三国志》备受期待,不仅因为其内容波澜壮阔,更因其点校修订的学术价值。修订工作需要比对大量古代版本,还需吸收考古成果和新文献材料。例如,吴葆勤在统稿时发现了一些未充分重视的古代版本,遂增设校勘长编,为后续修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滚动交稿”的方式,虽过程漫长,但有望为读者呈现一部更加精细准确的古籍经典。

“校史而不考史”还原文献原貌

许多读者好奇,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是否会直接影响“二十四史”修订?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主任胡珂给出的答案是“部分吸收,慎重调整”。

正史以各朝国史、实录为编撰依据,其去取标准本就严格,因此即便有新发现的墓志碑刻或出土文献,修订时仍需与传统文献比对分析,确保改动有据可循。例如,在人名或地名偏旁的分歧中,墓志材料的确能帮助确认正确写法,但若缺乏足够文献佐证,则宁可保留原貌。这是因为点校修订秉承“校史而不考史”的原则,旨在还原文献原貌,而非对史实进行重构。

换句话说,修订工作的目标是提供“史事讹误较少的文本”,但要解决更复杂的史料考证问题,仍需借助专门的研究著作。因此,期待将所有考古新发现直接融入“二十四史”,并非现实。

修订背后的“慢工细活”

不少读者感叹,修订工程为何耗时如此之久?原因不仅在于工作量庞大,还因修订标准的大幅提升。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以点校本《明史》举例介绍,这部皇家主持编撰的经典史书,从康熙十八年开馆修书到乾隆时完成,历时60多年。原点校本由南开大学著名史学家郑天挺主持,修订本由其弟子南炳文接手。经过多年反复校改和编辑部三轮审稿,书稿已完成,但因涉及避讳字、底本版本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预计2026-2027年出版。

类似的,修订版《晋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欣教授牵头,吸纳了众多青年学者参与,从初期点校到后期统稿,每一步都须高精度完成。目前,点校修订的《晋书》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

这些案例表明,修订过程并非简单的增补,而是要在尊重底本的基础上,校勘每一处差异,记录改动依据。一个看似普通的校勘记,可能涉及几千字的考证工作,这种学术深度与严谨性正是修订版的核心价值。

多版本满足现代需求

虽然修订版着力于学术精度,但读者的需求并未被忽视。例如,为方便不同类型的读者,中华书局计划推出平装本、简体横排本和缩印本等版本,满足收藏、学习和日常阅读的不同需求。此外,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正逐步替代旧版,成为学术引用的通行本。

然而,也有一些怀旧读者钟情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装小绿皮”或线装本,这些版本因印刷工艺独特、收藏价值高而备受追捧。例如,《史记》《三国志》的线装大字本,早已成为拍卖会上的珍品。但无论从学术性还是实用性出发,修订版才是未来的主流。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不仅是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提升,更是学术传承与现代需求的交汇点。在确保史实严谨的同时,适应时代需求,将学术成果惠及更多读者,是中华书局这一经典工程的意义所在。正如读者对《三国志》等修订工作的翘首以盼,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也是对学术精神的致敬。读者也乐得看到一套更加完善的“二十四史”修订本,为传承中华文化再添新篇章。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