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大师课在上海:要让学琴的孩子既“上道”又“上头”

分享到:

郎朗大师课在上海:要让学琴的孩子既“上道”又“上头”

2025-01-13 07:4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要像拨浪鼓一样弹拨,把莫扎特脑子里的东方情调弹出来。”

“音乐形状要有紧有松,这里要像拧螺丝一样拧紧它。”

“想象一个人化为一缕烟,仙气飘飘,带点风和雾。”

“要有‘命运在召唤’的感觉,像拉弓,像煮粥,一点点沸腾,感受贝多芬心脏的跳动!”

1月12日,坐落于杨浦滨江的“郎朗音乐世界”迎来三周年校庆,钢琴家郎朗在杨浦文化艺术中心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堂妙趣横生的大师课,五位琴童学员依次演奏风格难度各异的钢琴曲,由郎朗一对一指点迷津。郎朗兼具专业性和表现力的指导让现场气氛高涨,“郎朗式”教学名场面重现舞台。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3周年-郎朗钢琴大师课 现场

成立艺术基金会、开办钢琴学校、推出大师课和线上钢琴课……繁密的演出行程外,多年来坚持推进音乐教育的郎朗,要带给大家怎样的大师课?“我小时候也听过无数大师课,有的大师灌输各种理论,听得人云里雾里,有的大师非常陶醉其中,很昂贵的一节课,但学生并没有收获太多,一到实践,还是什么都不会,这就需要平衡。”郎朗直言,教学不能太被自己感动,得先让学生感动,还要因材施教,用各种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要让孩子‘上道’,也得让他们‘上头’。”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3周年-郎朗钢琴大师课 现场

郎朗毫不避讳地指出国内钢琴教育的三点缺失。“第一,为什么而弹?大家的方向感不够强,总在教最基本的东西,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弹琴,就像我们常说,有些足球运动员会在球场上‘失踪’。”

“第二,要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是声音的艺术,但大家对声音不够敏感,就像打斯诺克,首先得知道应该把球打到哪里。一首曲子,你首先得知道要发出什么声音,想把高音弹出来,还是把中声部弹出来?要怎样分句?脑袋里要非常清晰。国外有些学生可能手指弹得并不灵,但对声音很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要怎么弹出来?这就是纯技巧问题了。怎么弹、用什么部位、用怎样的力量、用意识还是用力量……重视这些细节,才能越练习越成熟。总之要先让学生有想法,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进化,有时是技术,有时是艺术品位,有时是知识结构,有时候可能是某一块肌肉。”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3周年-郎朗钢琴大师课 现场

郎朗说,13岁前的他一直在参加各种比赛,到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求学后,在老师的影响下才逐渐打开视野。“我鼓励‘佛系’的孩子参加比赛,至少能让世界看到你是谁。但是功利心太重也不好,会忽略对音乐真谛的表达,而去讨好评委、讨好规则。大家要在舞台上看到与众不同的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最重要的还是建立你的艺术观。”

郎朗4岁的儿子已经在“郎朗音乐世界”上了几堂钢琴课,“他是真的喜欢音乐,喜欢跟着音乐蹦跳”,郎朗说,“无论未来的路怎么走,学习音乐对任何人都有好处,他会对人生充满好奇,再通过音乐,把好奇心变成有规律的情感输出。”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3周年-郎朗钢琴大师课 现场

歌手李健曾评价郎朗“心灵纯粹”“有赤子之心”,无论演奏还是教学,郎朗都全身心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中。“他的动作和表情看起来很夸张,但你就是会不由自主被他吸引,被他的人格魅力感染,感受到他对音乐的专注和热爱。”专程来听大师课的乐迷说。

郎朗回忆,去年6月在慕尼黑演出时,剧场火警响了他都“听不到”,“我听不到,也不想停,后来工作人员走上舞台我才暂停演奏。”“我在舞台上,几乎听不到台下的声音,冬季的咳嗽、手机的噪音,都不会影响我。我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场演奏,各种现场情况都会遇到,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停下来,我觉得有点任性。”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3周年-郎朗钢琴大师课 现场

“郎朗音乐世界”落户上海已三年,教研团队由中国钢琴教育家朱雅芬教授、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前院长加里·格拉夫曼教授以及郎朗本人领衔。“上海琴童和家长的视野很早就和国际接轨了,他们的特点是‘细’,会非常细致地去看待学校质量、教育方法。”郎朗表示。

带着全家人来听大师课的申女士说,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上海郎朗音乐世界的老学员,在这里学琴,并不仅仅是弹会几首考级曲目,平均每月一场的大师课、讲座、音乐会等活动都让孩子进步飞快,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培育了他们的音乐世界观。“一天,我和儿子在校园里偶遇了郎朗,还没反应过来,郎朗就对他说‘要好好弹琴哦’,儿子觉得郎朗‘像个大哥哥一样’。”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