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 美媒:美国2024年校园枪击数量超去年 利用节日推广枪支文化已成“惯例”

分享到:

【世界说】 美媒:美国2024年校园枪击数量超去年 利用节日推广枪支文化已成“惯例”

2024-12-29 22:2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国日报网12月27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屡现,进步人士和学生家长为此忧心不已,并且还出现枪手为在校生或者枪支意外走火致死这样令人不安的趋势。例如,今年四月,阿灵顿一所高中的一名18岁学生遭到另一名同学枪杀,而在亚拉巴马州一所高中的篮球比赛上,一个人腰间掉出了一把枪造成意外走火,导致两人受伤。然而在美国历史上,利用节日向孩子及家长推广枪支却已成“例行操作”,营销人员更是打造出“枪支是每年送礼的最佳选择”这一设定。

  美国牛仔州日报(Cowboy State Daily)24日的报道写道,就像1983年美国经典影片《圣诞故事》中那样,许多怀俄明州的孩子想要的圣诞礼物就是他们的第一把枪。电影中,主角拉尔菲一心想在圣诞节得到一把红莱德枪(Red Ryder BB gun),这是一把卡宾枪式、能发射200发子弹的气步枪。他脑海中不断浮现拿着这把枪的自己成为真正的牛仔,从坏人手中拯救他的家人的画面。这种怀旧之情在该州许多人身上引起了共鸣,他们不仅认同影片中的节日信息,还对小时候得到第一把枪的经历感同身受。

  尽管存在有关枪支所有权的政治纷争以及试图实施和废除枪支管制法的情况,该州夏延市“边境武器”枪店店主瑞安·艾伦(Ryan Allen)说,但在该州第一把枪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仍然是令人向往且特别的礼物。还有人认为:“送枪也可以成为培养责任感的一课,我认为孩子们应该从小就了解枪支,这是安全使用枪支的唯一途径。”

  在美国历史上,利用节日推广枪支广告是“例行操作”。自19世纪末以来,营销人员就将目标对准了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随着需求的增长,还专门设计了儿童用枪。在怀俄明州科迪市的西部牛仔比尔中心的数字藏品中,有一系列圣诞广告,暗示枪支是每年这个时候送礼的最佳选择。

  例如,在一则1901年的广告中,温彻斯特连发步枪和猎枪被吹捧为“可接受”的圣诞礼物。广告语称:“许多年轻猎手外出打猎时不得不‘借用’,他们宁愿收到温彻斯特步枪或猎枪作为礼物,也不愿收到政府债券。温彻斯特的价格不高,但同样是安全的投资。”到了1910年,枪支制造商则开始宣称,当你送给“你生活中充满活力、机警的男士或男孩”一把史蒂文斯枪械(Stevens Arms)时,圣诞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想的永久性圣诞礼物。史蒂文斯1913年的广告变成了:“圣诞节就要到了!世界各地、各种思潮下的男孩都想要史蒂文斯作为圣诞礼物。”当时他们宣称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步枪、猎枪和手枪产品线。

  据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媒体Louisiana Illuminator25日报道,曾担任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县学校校董会成员丽贝卡·汤普森(Rebecca Thompson)表示,自己会经常反思校园枪击案的危险性,已经养成了在每个学年伊始为孩子们录制音频信息的习惯,以防他们在校园里遇到不测。“想一想就觉得非常病态,但不幸的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让教师、社会工作者、工作人员和孩子们都面临着这样的风险。”她说。

  “妈妈需要行动”组织(Moms Demand Action)执行董事安吉拉·费雷尔-扎巴拉(Angela Ferrell-Zabala)指出,人们在许多措施上存在广泛共识。民调显示,大约60%的美国人支持限制枪支,比如提高购枪的最低年龄。

  除了售卖的真实枪支,今年美国圣诞节最畅销的玩具是凝胶枪(Gel Blaster)玩具。它们有些色彩鲜艳、充满未来感,有些则看起来像真枪,在全美各地的玩具店都销售一空。一些店主认为,在一个枪支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这种玩具大受欢迎并不奇怪。

  这引发了关于玩具枪或暴力电子游戏是否直接导致未来枪支暴力的讨论。法医心理学家切尔西·罗洛克(Chelcie Rollock)认为,若孩子长期暴露在不健康的攻击环境中,他们就会认为这是正常行为。在这些暴力环境中接触枪支可能会将枪支暴力与攻击联系起来,但玩具枪本身并不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美国,枪支暴力发生率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丰盛生命基督教学校发生枪击事件,包括枪手在内共3人死亡,6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让许多家长感到恐惧,担心会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统计,这是2024年发生的第83起校园枪击案,数量超过2023年,成为该网站自2008年开始追踪以来发生校园枪击案最多的一年。另据《华盛顿邮报》18日报道,今年以来美国共有超过3.1万名儿童受到校园枪击事件影响。

  (编译:马芮 编辑:夏梦晨、韩鹤)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