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名场面”!广州科技如何刷屏?
穗多个成果亮相“科技春晚”、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
创造“名场面”!广州科技如何刷屏?
2024年的终场时刻,广州“梅开二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入列、嫦娥六号月壤样品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等新闻事件的成果,均由在穗单位主导或参与完成;
12月29日,央视首度推出《中国科技创新盛典》(下称“科技春晚”)。“梦想”号交付入列、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脑机接口技术、低空经济等与广州相关的科技成果登台。科技春晚涉及的8个主要领域中,4个有广州的身影。
这些成果不仅造就了大国重器上天下海的“名场面”,更为城市参与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攥稳了“入场券”。
精彩的收官,是再启新程的先声。获国务院批复的广州2035城市规划中,明确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和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
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为主要抓手,广州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广州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便有了更多底气。
科技春晚上的高光时刻
总台科技春晚,是对2024年科技热点的深情回望,为新质生产力的精彩呈现搭建了盛大的舞台。广州入选的项目既有基础研究的理念突破,也有吸睛无数的产业创新。
远迈大洋,“梦想”启航。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参与建造。2024年11月17日,“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作为我国今后超深水钻探和水合物试采的核心装备,“梦想”号也将揭开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飞天探月,“嫦娥”建功。
科技春晚的一大主角,是嫦娥六号从月球带回月壤样品。广州地化所研究团队对其进行分析后,成功解释了月背火山活动历史,更新了人们关于月球地质变化动力机制的认识。嫦娥六号探月归来的种子,也已经扎根广州。
物随脑动,意念操控。
科技春晚现场,琶洲实验室的脑机接口技术产品让人耳目一新,主持人亲身体验了“脑机轮椅”。目前,琶洲实验室团队探索开发了脑机AI鼠标、脑机AI智慧病房等,通过人脑直接控制外部设备,使之成为生活的好帮手。
低空高飞,翩然而至。
由广州本土企业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徐徐降落在科技春晚的舞台。这一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以此为缩影,广州近年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取得多个“第一”。
上述重大突破,不少也上榜了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此外,十大科技新闻中还有深中通道的相关信息。
作为“缝合”珠江口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科技攻坚离不开广州力量——中交四航局攻克了深中通道项目中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完成了23节单节重达八万吨沉管的预制(含最终接头)。
“这一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评价道。
回望2024,广州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成就未来”这些宏大叙事,在广州的创新成就中愈加具象化。广州实践表明: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科技创新切实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国家大奖中的硬核实力
把目光拉长,年末的“高光时刻”是广州科技创新全年精彩的缩影。在多个热点科技话题和领域,广州均有布局。
新能源汽车“广州造”——
广州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汽车消费城市。2024年,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先后上市,诞生了“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持续三年增长;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交付量&销量排行榜top10中,广州占据两个席位,分别为广汽埃安和小鹏。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2024年,AI开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也对广州产生了重大影响。在AI+教育方面,科大讯飞的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布局在广州市海珠区。其智能语音技术、智能阅卷系统等在广州均有落地使用,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在AI数字人方面,凡拓数创开发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其自研的高精度动作、面部捕捉设备,可使穿戴者实时化身为虚拟数字人,且动作精准自然。
广州人形机器人抢占新赛道——
2024年,人形机器人实现小规模量产,“机器人朋友”已经慢慢进入了日常生活场景。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具备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感知技术、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能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算力、算法支撑。2024年8月,广州里工实业就发布了首款双臂载荷达40kg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里工D1”。这是国内首款由协作机器人厂商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科技能够制造热点、引领风潮,而科技创新本身却要坐得住“冷板凳”。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广州成长的步步为营: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州市获26个奖项,其中牵头11项,占全省近八成;R&D经费投入连续十年增长,突破千亿元;全球独角兽上榜企业24家,居全国第四、全球第九;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五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位,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国家大奖、世界排名,揭示了广州科创的含金量,也擦亮了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广州坐标”。
“四个服务”中的广州探索
广州科技“刷屏”绝非偶然。
细看科技春晚和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其中涌现的成果均指向了全球/全国首创,它们对国家战略落地或是人类挑战未知都能够给予巨大支撑。这,恰与广州科技创新系统的引导方向和服务理念暗合。
两个月前,广州市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市全运会科技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绘就了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随后,相关工作的部署中,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提出了“四个服务”。
——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国家战略部署,构建形成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布局,涵盖各类平台近30个,是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的城市。
——服务产业创新,助力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广州从产业创新需求出发,聚焦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实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计划,实施20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支持经费达2900万元。
——服务成果转化,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路径。当前,广州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体系,出台总文件《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配套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尽职免责制度指引,以及《广州市概念验证中心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4项作为“N”个政策文件。
——服务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市科技局深化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联合市财政局制定《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负面清单+包干制”工作方案》。同时,持续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符合基础研究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育体系。
一次次尖端科研、一个个先进制造、一批批重大项目、一位位优秀人才,都是科技创新体系结出的“果实”。频登热搜、屡次“刷屏”的“广州创造”,正是靠稳扎稳打的长期培育,才能让“小小的种子开出大大的花”。
最数风流看今朝。广州科技还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敬请期待崭新的2025年!
撰文:李鹏程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
- 2025-01-03 06: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