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校上新“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

分享到:

六高校上新“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

2025-01-15 08: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聚焦

  六高校上新“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各有亮点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新专业的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院长龙腾的日程更紧张了。推进招生规划、优化课程设置、与企业洽谈平台共建实验……一系列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都将一一落地。

  2024年12月23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

  2024年年底,另一则与低空经济相关的重磅新闻发布: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随后,低空经济发展司相继召开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推动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专题座谈会。

  其实,国家早已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与政策同频共振的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一经“上新”便引发社会关注。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首批新增该专业的6所高校专业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提前探知“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解析这一新专业的布局思路。

  新专业面向预估万亿元的2030年低空经济市场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部署正快步展开。“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正精准匹配当下迅速扩容、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市场。

  一系列数据透露低空经济市场的发展潜能势不可挡: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透露,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4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这也意味着,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可观,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热门报考专业。”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尚广认为,“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增设是一次前瞻性布局,是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紧迫需求的低空技术与工程复合型人才。

  这位多年从事卫星计算、遥测遥控等技术研究的学者介绍,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我国低空领域需求规模巨大,特别是新一代智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对人工智能感知与驾驶决策、智能探测与管控、低空通信、低空交通与指控规划等人才存在迫切需求。”王尚广说。

  低空经济相关就业需求数据正在不断汇总。

  “低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迫切。对口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航空、无人机等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术,更需要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创业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钱政提到,“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将有力促进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增设也与地区发展紧密相连。《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到,到2026年,低空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产业规模不断突破,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丛杨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通过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高校能够及时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助力完善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布局,推动创新应用的落地。“这一专业将为区域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动力与技术保障。”

  均“重投资”建设新专业 六大高校培养方向各有亮点

  “上新”的“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如何建?如何快速满足万亿市场的人才需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6所高校均依托学校一级学科的教育资源打造新专业,并提供国家级或省部级的平台基地,“重投资”支持新专业教学平台建设。单看师资队伍的配比这一项,在6所高校“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占比均高于40%。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低空技术领域师资队伍由7名两院院士领衔,涵盖高层次教学人才,并吸纳型号总师等行业专家,一同参与新专业授课;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校友资源,搭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飞行器总体、气动、结构、电池和航电等课程方向的师资队伍。

  此外,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双一流”学科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开设了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在旋翼飞行器领域拥有独特的科研与教学优势。

  “围绕飞行器设计、控制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智能无人系统等多个方向,将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提供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和科研支撑。”王勤说。

  从学校内部专业设置角度来看,虽依托于学校一级学科的教育资源而建设,但与相关专业相比,“低空技术与工程”的培养特色显著。

  钱政介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联动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5个一级学科。上述学科的建设已有完善教学设施平台,为支撑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已有相关专业相比,“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将聚焦低空体系及其核心技术与工程需求,培养掌握系统总体、通信、感知、控制、管理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人才。

  “主要区别体现在学科交叉性更深、系统集成度更高、运行体系化更强、战略需求更迫切。”钱政说。

  从6所高校的新专业培养思路来看,它们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办学侧重点上也有明显差异。

  如北京邮电大学将计算机与低空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侧重培养低空飞行器的网络通信、安全管控等方面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的新专业则基于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力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与专业,侧重低空飞行器设计技术与低空交通空管技术,尤其是低空飞行的低噪声设计、绿色动力与能量管理、低空空域管理与交通规划等方向工程师的培养;西北工业大学基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等多个国家一流学科与专业,聚焦低空飞行器、低空运维和保障两方面,培养低空飞行器设计、立体交通飞行控制等科技领域“总师型”人才。

  目前,6所高校申请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已在教育部官网公示完毕。新专业属于工科,专业类为交叉工程类,计划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后将被授予工学学位。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学分将占比较高

  在新专业培养方案中还释放了一个明显的改革信号:要在真问题、真环境中培养低空经济相关人才。

  为满足低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王尚广介绍,北京邮电大学建设的第三代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涵盖了1000多台教学台式机、教学用服务器、专用基站、无人机及其配套的路由器等,可以作为教学实验的基础设备,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空中、地面等空天地一体化的实验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低空飞行器可以被形象化地看成一台带翅膀的计算机。”王尚广解释,“基站和地面站等设备均可以实现更复杂的低空飞行器的教学实验,为师生的科研项目提供良好基础。”

  在西北工业大学,该校教务部部长王海鹏提到,未来,学校准备将总师特质内涵融入“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为新专业的实践课程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丛杨介绍,依托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该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在实验室、低空飞行场地等地进行,包括飞行器、智联网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运营等。

  另一条硬性的标准是,该专业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4个学分。

  “为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学校将探索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产教融合教学支持。”丛杨说。

  在北京理工大学,该专业学生的实验环节分数在总成绩的占比约40%,学校将构建“学校-书院-学院-国家级科教平台-企业”多方协同的培养机制,“未来会进一步跟低空经济相关头部企业对接,建立让企业出题、师生共答的办学模式,践行‘教学赛研用’五位一体育人理念,不断加深学生与行业的接触度”。龙腾说。

  随着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低空经济相关的前沿基础研究也将不断加速。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布局思路正逐渐清晰。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教授刘贞报提到,低空航空器是低空技术主要的应用载体与理论来源,可以开展翼身融合布局、分布式推进系统布局等新型气动布局技术研究。

  “开展航空器低空适航技术基础设施与技术标准的课题研究,可以突破我国低空适航技术的技术瓶颈,为我国低空航空器研制、运行和保障提供重要支撑。”刘贞报说。

  如今,“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扩大急需紧缺专业布点”“特别要提高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在2024年9月26日“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释放的教育改革思路,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落地中正一一体现。

  对于6所高校来说,“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是“试点”亦是“考点”,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搭建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正如王尚广所说:“授课老师的教学思维需转变,根据新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前做好内容谋划;牵头学院还需要进一步集中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从而为低空经济发展真正培养出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对于未来专业发展,多所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充满信心。其中一位高校的专业负责人预测,当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信息逐步向社会普及,专业的招生情况或会越来越可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