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学者:中国的发展模式比西方更友好

分享到:

黎巴嫩学者:中国的发展模式比西方更友好

2025-01-15 07:4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赛义德认为,中国基于和平与创新的发展模式正成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典范。受访者供图   “我们带着同去年一样的恐惧进入了新年――(冲突)没有缓解,人们得不到安慰,儿童正被严寒吞噬生命。”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发言人路易丝・沃特里奇对联合国新闻网说道。   回望过去一年,巴以冲突的影响不断外溢,不仅冲击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使世界局势愈发复杂严峻。黎巴嫩学者、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研究员阿德汉・赛义德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美西方国家的支持与纵容之下,以色列将军事行动的触角伸向中东多地,令该地区陷入动荡与不安。而中国始终坚守和平的理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橄榄园与橘子园一片荒芜;商品在被炸毁的工厂中堆积滞留;许多酒吧和精品店冷冷清清,无人光顾……英国《金融时报》观察到,随着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攻势加剧,黎巴嫩的经济发展再度陷入泥沼。   据美联社报道,2024年9月,数千名真主党成员的传呼设备在黎巴嫩多地和叙利亚部分地区发生爆炸。真主党称,以色列应对这些爆炸事件负责。随后,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升级。尽管11月27日黎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但冲突并未停止。   “以色列一直在谋求侵略和扩张自己的版图。”赛义德表示,近几十年来,以色列一直试图通过武力等暴力行径实现领土扩张。该国不顾国际社会停火止战的呼声,对巴勒斯坦、黎巴嫩及叙利亚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致使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动荡,当地人民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2024年,中国、英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家多次呼吁加沙停火止战,但美国频频对相关停火决议草案投出反对票。以色列《以色列时报》报道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拒绝接受巴以问题上的“两国方案”,甚至计划在2025年全年内对加沙地带实施占领。英国《卫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及德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等多家外媒分析认为,由于美以同盟关系密切,中东地区局势不断恶化,美国难以撇清干系。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描述道,“美国政府一边强调支持中东和平,一边坚定地站在以色列身旁。”   谈及黎巴嫩等中东国家遭受的伤害,赛义德满心愤懑。他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奉行霸权主义和殖民思维,试图将世界秩序塑造成符合自身利益的模样。然而,这些国家谋求的“利益”却与中东人民的诉求背道而驰。“他们(美国等西方国家)妄图把控地缘政治、肆意干涉中东内政,制造混乱和战争。”   步入2025年,中东多地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以黎巴嫩为例,《金融时报》报道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黎巴嫩至少有9处历史遗址被彻底摧毁,另有15处遗址遭受了严重破坏。世界银行估计,截至2024年12月,本轮黎以冲突已导致黎巴嫩经济损失高达85亿美元,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因此减少了6.6%。   “冲突让一切都变得很糟糕。”赛义德表示,以色列频繁向周边国家发动攻击,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同时,冲突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导致大量民众伤亡,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这些国家陷入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中,难以实现和平与发展。   赛义德用“制裁”“战争”及“垄断”3个词语形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模式。他强调,当前,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为已被时代所摒弃。“美国已经无法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今年是赛义德来到中国的第十年。初到中国时,他对中国的了解有限,但网络中的不实信息激起了他深入了解中国的渴望。他表示,自己愿尽最大努力去了解中国,揭示那些虚假和被歪曲的事实。“阿中之间的合作与友谊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这种友谊建立在和平交流、合作共赢以及相互尊重主权与意愿的基础之上。”赛义德观察到,史书中记载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之间丰富多样的合作故事,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近年来,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阿关系进入新时代。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实现了全覆盖,并与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对接。中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超过200个合作项目,中方为阿方培训了3400多名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不断走深走实。   品尝过中国多地的美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后,赛义德表示,他要把自己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记录下来,向阿拉伯国家乃至西方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赛义德告诉记者,“战争、制裁和破坏给阿拉伯国家带来了太多苦难。而中国基于和平与创新的发展模式正成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希望的典范。”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