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利润做回扣”,教辅岂能成“教腐”
“我推荐课外读物,主要考虑哪种回扣多”――据《半月谈》报道,近期,一些涉及教辅领域违规征订、行贿受贿的案件被查实,某县教体局一名教育股长交代,其推荐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利。近年来,教育领域重点整治教辅材料过多过滥问题,但依旧屡禁难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比如,某县一所小学违规加价订购不在有关部门制定的目录中的教辅;有的学校订购教辅人均价格连年增长,有地方8年间人均费用翻番…… 近年来,有关方面为推进学生减负做了不少努力。新闻中这类将教辅当成“唐僧肉”甚至变成“贪辅”的情形是个例,但仍必须看到个例背后值得反思的问题。 教辅材料本应发挥辅导学习、辅助教学作用,然而现实中在一些少数人眼里却成了“大蛋糕”。教辅材料过多过滥,无疑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国家推出“双减”政策的善意与暖意。比如,在开学之初,一些家长要花费并不低廉的价格“自愿”购买,孩子的书包装得满满当当,一些材料到了学期结束甚至还没有开封。 正如部分家长反映,教辅材料过多过滥,不仅可能扰乱教辅市场的秩序,对质量优先的其他教辅主创者、出版社而言是不正当竞争,对教育大计而言也无益于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出台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许多地方明确规定,一门科目最多订一本教辅。为何教辅材料征订乱象仍时有发生?据有关地方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这源于背后的利益链条深度捆绑。教辅材料进入学校,涉及编撰、定价、评议、确定目录、征订等环节,这都可能被利益输送的阴影所覆盖。有代理商透露,一本教辅材料刨去发行、税费等成本还剩不到三成收益,其中一到两成要用来给回扣,这是所谓的“行规”;为入围推荐目录,一些代理商“围猎”有关部门干部和老师,无所不用其极……教辅异化成“教腐”“贪辅”。 教辅绝不能被少数人以教育为名行不法生意之实,甚至异化成滋生腐败的温床。让教辅重归辅导教学和学习的定位,发挥其应有作用,首先应斩断一些地方存在的教辅灰色利益链条。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全流程监督管理,及时、有力地向教辅材料征订乱象“亮剑”,以雷霆之势形成震慑威力。另一方面,应强化教育的公益属性,推动教辅领域系统性整治。例如,江西省不再要求统一征订教辅,而是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学习资料,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并由财政出资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文字作业本等学习材料。 从长远看,建立更加健康、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设计优质作业的能力,才能扭转部分地区教辅过多过滥乱象,令其回归“辅”的定位,让教育更纯粹。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
- 2025-01-04 20:25:01